人心复杂,想要把一盘散沙般的诸侯捏合在一起对抗中央朝廷,都不如从民间造反推翻大汉来的容易。”
不等刘欣再次发问,任小天缓了口气继续说道:“推恩令之所以是千古无解的阳谋,就是因为诸侯国明知这是圈套,还不得不往里跳。
这就足以说明当时的大汉朝廷已经高度的中央集权,单个或者数个诸侯国联合起来都无法和中央朝廷抗衡。
至于说推恩令有没有弊端,那也自然是有的。
别的不说,要是诸侯王都跟中山靖王刘胜一样能生,那用不了几代这天下半数都得姓刘。
到那时候就算他们的俸禄再低,养活他们也是一笔沉重的支出。
这个例子可以参考明中后期的藩王后代。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隐患,汉武帝直接来了几次酎金夺爵。
之前分出去的列侯爵位,直接找了个由头废黜了。”
什么列侯进献的黄金纯度不足、成色不佳,不过是汉武帝找了个理由罢了。
仅仅元鼎五年的一次夺爵就废了一百多个列侯。
汉武帝刘彻一看这招还挺好用,后来就又用了几次。
这些被废除爵位的诸侯的后裔除了有个刘姓子孙的名声之外,其他的生活上和普通百姓也没差到哪里去。
西汉末年的刘秀如此,东汉末年的刘备也是如此。
赵煦下意识的追问道:“先生,照你这么说,汉文帝之所以不执行推恩令是因为中央朝廷不足以碾压诸侯国了?”
任小天连连点头:“就是这么个道理。
其实推恩令从根上说并不是多么高明的计策。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汉文帝,其实也都是在变相的推行推恩令。
刘邦把异姓王诸侯消灭,以刘姓王代替;
吕后则是挥舞着屠刀,把许多诸侯王都给灭了。
然而他们也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否则诸侯国联合起来足够推翻他们。
到了汉文帝时期,贾谊提出了着名的《治安策》。
其中有这么一句: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说的就是应该多分封诸侯,以此来削弱诸侯的实力。
这就是推恩令的雏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