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先说银行贷款这块:
银行抵押贷款相对安全一些,这个是浮在水面之上的。还有保险公司和社会资金,给房地产公司做的配资,这一块没有足够的抵押,暴露出来的风险比较大。
银行的抵押大部分是土地抵押,您知道评估机构的水分。目前的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的真正价值,它只是市场竞标时候的一个估值。
如果调控政策加码房产销售价格不及预期,土地的价值也得贬值,与拍卖价格形成倒挂也不意外,那时候银行将面临大面积的违约。
第二个是预售资金监管。估计国内绝大部分地区都存在问题,如果这个篱笆扎紧了,风险能少一些。
第三个是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房地产公司乱开商业承兑汇票,目前不少房地产公司的承兑汇票已经没人愿意要了,贴现兑付不了了。
这一块的规模仅次于土地出让金的规模,风险不容易控制。”
刘教授点点头,提了下一个问题:
“房产行业的风险在累积,有的专家建议采用硬着陆方式来管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成林摇摇头:
“刘教授,如果采用硬着陆方式,效果如何我无法预料。
咱们可以分析一下,九十年代初期那次硬着陆的结果。那次硬着陆,导致房地产行业多年一蹶不振,各方损失不计其数。
如果这次还要硬着陆,一定要慎重,提前把最坏的结局考虑好对策。
比如地产开发行业可能遭受严重打击,有可能出现一些房地产公司无法运营,购房者房子无法按时交付,下游材料商和建筑商费用打水漂的多输局面。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应对?”
成林的话让金帆教授和刘、丁两个教授都陷入沉思,半天都没有说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地产行业的乱象已经持续多年,各种利益方都在里面浑水摸鱼。
现在用猛药想一步把病治好,结果谁也说不好。
丁教授打破沉默,抬头问成林:
“按照你的分析,如果出现最坏的结局,如果你来决策,你将如何应对?”
成林笑笑说:
“丁教授,可能我的手段太激进,有些人未必接受。
如果我来决策,对头部债务量大的房地产公司,政府派出工作组接管。原来管理层个人及家族财产冻结,管理人员及直系亲属进出境实行管控。他们需要无条件配合工作组,把保交楼工作做好,把资产去向说清楚。
另外对违规放贷、违法为房地产公司提供配资的、预售资金监管不力者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