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经意抬头,正看见屋内墙壁正中央挂着的一幅字。
物竞天择!
这几个字好似给了他力量一般,让他坐直了身体。
“呵!”
朱棣陡然一笑,“成了!???哈哈!呵呵!哈哈哈!”
笑着,他又突然捂住嘴,似乎生怕别人听见他的笑声。
而后他低着头呆呆的坐着。。。。
~
许久之后,朱棣站起身。
拿起火折子,将手中两封信点燃,看着它们在痰盂之中化作灰烬,然后才慢步出屋。
守在远处廊檐下的张玉,低着头快步走来。
“千岁?”
“今年给曹国公的年礼多加些!”朱棣低声道。
张玉面露迷茫,“已比东宫的更多。。。。”说着,他陡然改口,“再加倍?”
“不够!”
朱棣摇头,“要有诚意!”
说着,他继续朝徐妙云所在的方向走去,口中继续道,“秋来了,一年也快过去了。北平诸将,尤其是岳父以前手下的将领,年礼全部加倍!另外,朝中那些老军侯们。。。。嗯,挑教过我骑射的,多给年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北方的秋奔放,南方的秋。。。温和。
在北方漫天落叶的时候,应天府才刚去了夏日的燥热。
皇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四年十月初一返回京师应天府。当然,他的回归,带着无上的,专属于大明帝国储君的荣光。
其实对大明帝国的武臣而言,皇太子去哪里,见了谁,得到了什么赞许对他们而言一点都不重要。反正他们将来要效忠的,也是这个人。
但对于文官集团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欢欣鼓舞。
因为皇太子已经明确的对天下释放了一个信号,他治理大明帝国的方式,不再是一味的单纯的。。。武力!
而是更看重官绅的意见,以及民间的声音!
~
“怎么瘦这么多?”
紫禁城郭惠妃所在的万安宫中,朱元璋皱眉看着朱标,“脸都尖了?”
说着,他抓起朱标的手,反复的看,“外边吃的不好?”
朱标低头笑道,“回来的时候赶上秋老虎了,中暑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