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所以赞成,是因为‘利’是当下就能看见的,‘弊’是未知的,在开工之前,好好想想对策,说不定能将‘弊’降到最小。”
天佑帝眼睛一亮,“那你可有良策?”
孙曦摇头,“臣老了,体力精力不如年轻那会,方才站在殿中想了许久未有良策,但臣觉得,朝中人才济济,每隔三年还会有一批进士,纵合众人之力,想来总有法子的。”
天佑帝:“。。。。。。”
他瞅了孙曦一眼。
真是越发“光棍”了。
正在心中腹诽中,却听见对方道,“臣之所以赞成,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陛下。”
孙曦望着天佑帝,“臣希望,世人以后提及永和江便会想到陛下,赞陛下是千古明君,因为您,永和江往南延绵,成为大盛的鲜活的血脉,滋养千千万万的大盛子民。”
“和光。。。。。。”天佑帝喃喃。
他震惊的望着眼前有些矮小的老头。
这一刻,对方的身量已然远高于他。
孙曦,他最敬重的臣子,最重视的朋友,这一刻这用他苍老的身躯俯视着他,令他莫名生出些许惭愧。
“陛下,臣永远记得您初登基时的模样,那时的您,何等的雄心壮志?而今您身体康健,何必拘泥于年纪?您这么早就认命了?”
孙曦顿了顿,一撩袍脚直直跪下,“区区安稳罢了,以太子的能力,他轻而易举就能做到。”
“陛下,咱们努努力,给太子留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天佑帝半蹲下,双手将人紧紧扶住,“好,朕都听你的。”
等孙曦离开,天佑帝望着他的背影,心潮久久未能平息。
半晌后,他笑着道,“和光走路都费劲,身上的劲头却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不,甚至比年轻时候更有冲劲了。”
他被彻底说服的瞬间,也恍如站在过去的时光里。
心会猛烈跳动,而不是如死水一般没有半点波澜。
王茂在一旁笑道,“逍遥小道士出新卷了,奴才已经给您买来了,这几日您太忙了,还未来得及看完。但盛都这些个大臣们约莫是都看完了。”
他低头轻笑一声,“奴才也看完了,最新的章节里有个老者,年纪一大把寿元就快耗尽了,却没有放弃,最终凭着不屈的意志进了无尽荒原,还真被他找到机缘突破了,一扫前耻。麒麟先生在文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就这一句话,点燃了不少人心中曾经烧过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