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松江府的事一样,支持杨家而打压沈家,借力打力的同时,让朝廷来当他们发生冲突的判官。
等商绅群体习惯了新税法,再对官员手里拥有的大量田地清查,该抄家的抄家,该交税的交税,相信到了那时,得到朝廷大力扶持发展商贸的商绅们,一定会乐意推动官员交税,从而减轻他们的赋税。
就算减轻不了,多交的税用于修桥铺路,增加军费支出,保障他们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经营商贸,也会乐意站在朝廷这一方的。
“陛下,老臣认为太子殿下的想法,顺应民意,陛下可以考虑。”
刘基率先站出来,提出支持。
另外,他还专门补充了两点得罪人的细则。
“老臣认为,既然由朝廷统一造黄册,那么各项杂税,盐糖酒等物由朝廷统一负责,剩余的商税则由地方官府按当地情况来收,徭役也由朝廷统一管理;凡征召徭役,必按工时付钱,一应支出则由浚河修路的船税和商税里统管。”
这样一来,地方官府虽然没有了统一税收的权力,但有管理各项赋税用法的余量。
在新税法实施的时候,反抗的压力就会大大降低了。
朱标听到刘基的补充过后,当即朝着刘基拱手行了一礼。
不愧是曾辅助父皇,在新朝建立之初,继承宋、元定制改制的刘老先生,一下子就把利益点平衡好了。
最重要的是,这两点提出来,特别容易得罪人,由朱标来提的话,便没有了缓和了余地,但由刘基来提,朝廷在实施的过程里,还能试用与探索。
刘基这分明是以一己之身,托举新税改的实施。
【妙哇!】
就连朱雄英都忍不住,给刘基鼓了鼓掌。
“老先生说得好!”
文武百官朝着玉阶之上的软椅里看去。
见小小的皇太孙,竟一脸激动的鼓着手掌,根本不像是外行看热闹,反倒像是内行看门道一样,大家心中一震。
皇太孙可真是天纵奇才,竟真听得懂他们所议之事的干系。
那么,方才皇太孙找太子殿下的茬,就是故意的。
本来陛下加上太子殿下,父子两代人,就足以将大明国诈支撑半百而不衰退,如今再加上皇太孙,大明,说不定能重复当年盛唐荣光!
这一刻,无论谁心里对这个新的税法,有任何的反对心思,哪怕目光长远的,看得出太子殿下绝不仅限于,提高对富商与地主的税收,还可能会冲着别人去,在祖孙三代齐心协力的情况下,也只能收起自己满心的小算盘,跟着国策往前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