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书

天天看书>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576章 撸串儿,要从娃娃抓起(第1页)

第1576章 撸串儿,要从娃娃抓起(第1页)

一早两辆轿车和一辆丰田考斯特中巴车组成的车队,碾过合口镇略显颠簸的沿海公路,扬起淡淡的尘土。

王金福坐在考斯特里,紧挨着吴向涛。

面色紧张的透过车窗,掠过远处灰蓝色的海面和近处低矮的房舍,几乎一夜未眠的疲惫被一种近乎亢奋的紧张压了下去。

车窗外,码头上零星停泊着归航的渔船,渔民们正将一筐筐闪着银光的渔获卸下,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海腥味。

成子坐在中间靠窗的位置,神色平静地看着窗外。不时和吴昊和毕延低声交谈着。

“李董,吴秘书长,各位,”王金福清了清嗓子,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努力字正腔圆,“前面就是镇渔业码头和滩涂养殖区集中地,咱们一会儿在那边下车。”

车队缓缓向前,在一处岸堤旁停下,众人下了车,沿着一条刚铺了碎石垫层的临时道路往里走。

王金福忙跟上来,伸手一指,“”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合口赖以为生的海田。每天凌晨,像那边的渔船就会出海,带回最新鲜的马鲛、带鱼、鱿鱼,各种海鲜渔货物。。。。。那边滩涂上,就是我们的紫菜养殖区,合口的头水紫菜,品质在全省都是数一数二,产量能占到全国市场的百分之四十!”

成子的目光扫过码头堆积如山的渔获和滩涂上整齐排列的紫菜架,点了点头。

“泉安,乃至整个温陵,食品产业是有深厚根基的。”一旁的吴向涛补充道,“一提泉安,往往大伙儿想到的是陈埭的运动鞋、海康的纺织服装,那是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但在我们泉安的规划里,下一步就是要打造另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就是食品工业。”

“在这块,我们是有一定基础的,国内知名的大利、攀攀、晋冠、雅客都在我们泉安,不夸张地说,全国每四块糖果、每七包休闲零食里,就有一份是泉安企业生产的。”

“整个产业集群的配套非常成熟,从原料供应、包装印刷到物流运输,链条完整,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到十年内,和豫省的颍川、粤省的潮州成为全国三大休闲商品的生产基地。我听说咱们丰禾在颍川有投资?”

成子点点头,“是,03年在那边上马了一个饮料的生产厂,现在已经成了我们丰禾在国内六大饮料生产基地之一。预计今年颍川基地的饮料出货量能在3。6亿左右。”

听到这个数字,吴向涛叹口气,“但合口镇,一直是我们泉安的一块短板。”

“靠海吃海,过去,渔业资源丰富,紫菜、海苔、鱿鱼、生蚝、竹蛏、鲍鱼。。。。。品质都是顶级的!可产业模式太原始,捕捞、鲜货交易为主,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渔民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王金福接过话头,带着恳切,指着远处一片略显空旷的滩涂,“您看那边就是规划的工业园地块。”

“李董,我们合口,缺的就是像丰禾这样的大企业,有技术、有品牌、有渠道,能把我们优质的海产品,变成高附加值的加工冻品、即食海鲜、健康零食,卖到全国,甚至卖到国外去!”

吴向涛点点头,“是的,丰禾如果能在这里落户,依托合口的原料优势和未来的港口物流条件,完全可以打造一个集原料处理、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研发检测、品牌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食品产业基地,带动整个合口,乃至泉安食品产业的升级。”

一行人继续向前,走到一个路口时,王金福引着,进了一片说园区不园区,说厂区不厂区的地方。

“李董,这一片都是我们镇上几家规模还算可以的海货、鱼货加工和冷库,前几年我们镇上自己搞得一个算是小园区。有私人的,也有村集体的,但是都算不上大规模,这家,就是林厝村的厂子,主要是做虾干和鱼鲞,那便是。。。。”

“。。。。。这厂房和设备,还是九十年代的水平,只能做最基础的保鲜和初级分装,深加工能力基本为零,产品附加值很低。。。。。”

“我们太需要像丰禾规划的那种现代化大型冷链和深加工中心了。。。。。有了这个核心,才能把产业链真正拉长、做深,这边,这边是加工海苔的。。。。。”

成子挨家走着,看着,瞧见这些冷冻厂李略显陈旧的设备,“不怎么”卫生的环境,被海风侵蚀,斑驳的厂房,若有所思。当走到最前方那个标着“和信达”字样的冷库时,成子摘下一直戴着的墨镜,仔细瞅了瞅门头,院子里停放的货车,略带警惕的狗狗和人。

“诶,王镇长,这家看着挺新的。”

“这。。。。这家啊,”王金福掐了掐手心,“是,去年才新盖的,是一个岛商建设的,李董,要不要进去看看?”

“算了,算了。不过,这家地势不错。”成子看似随意的说了句。

从“镇”上的小园区,出来,又围着镇子绕了一圈,现场看了看那块规划中的滩涂,车队终于进了合口镇镇政府略显简陋的院子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镇会议室,墙上挂着泉安市地图和合口镇规划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