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筑城凿渠,役卒万千;输粟转刍,牛马络绎。智者察其本末,拙者劳而费倍。何以然哉?时序未协,物力未调,人力未均也。』
『某谓之统筹之法。』
『其要有三。一曰「分务」。』
『譬如庖厨治宴,燔豕需三时,酿醴需五日,炙鱼需一刻。拙庖序次为之,宴成则旬日过矣;智者令醴先酿,再燔豕,待熟而并炙鱼脍,半日可成。』
『此谓「务有缓急,错而行之」是也。』
『二曰「次第」。』
『昔禹王导淮,必先疏洪渎而后筑堤堰。何也?若堤堰先成,则民夫困于泽中,材木没于淤淖;固今治河工者,当令采石与清淤同举,待水道通而石材适至,省徒返之劳。』
『此谓「后事待先事,如川流之相续」是也。』
『三曰「均物」。』
『如边关戍卒十万,冬衣未备。若命长安织室独供,机杼尽夜犹不及也。可分令三辅郡国同制,陇右输毛絮,蜀郡贡锦布,河东献枲麻。数月而衣被塞上,力省而功倍焉。』
『此谓「散重负于百肩,犹蚁群运粟」是也。』
『江河如是,战阵亦如是。察战阵如观星宿,北辰定则众曜序,荧惑急则促太史。务使人无暂歇之暇,物无积滞之患,则九仞之台可百日成,千里之渠不糜万钱矣!』
『一理通,则百理达。此非玄秘之法,乃工匠统筹之道也!』
正说话之间,前方阵地上的蓝色预备旗帜,相继举起,在风中招展。
斐潜目光扫过,看到所有预先安排的兵线都准备好了,便是微微转头问身侧的护卫,『用时几许?』
护卫看了看滴漏,喊道:『一刻半!』
斐潜点了点头,然后示意开始作战。
……
……
『红旗!举起红旗了!』
在赵闳身边的火炮手大声提醒道。
赵闳点了点头,伸手掀开在一旁的火药车上的木板,熟练的探入,捏起一块火药饼,上下检查了一下。
火药车是特制的,木板间隔不仅是刷了漆,还垫上了油布,并且填充了木屑和麦麸。
在木板间隔之中,是一块块的火药饼。
一块就是一斤。
零散的火药,则是在另外一个火药罐内。
在罐子边上有一个木勺,一勺平就是一两。
火药间隔火炮,有一段距离,然后火炮另一边又一段距离,才是火罐。
一名火炮手站在火罐边上,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