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謇满脸通红,李德奖则在嘟囔,“阿娘怎么扯到儿子头上?不关我的事嘛。”
陈氏顿时气结……
…………
此时天色渐晚,却还没有全黑,李破骑在马上,吹着凉凉的秋风,稍有醉意的他倒是惬意的很。
一天下来,逛了半个长安城,不用埋头于政务之中,浑身上下好像都轻松了许多。
转念又想到长安南城扩建已接近尾声,城中人们的居住条件应该能改善不少。
大唐和前隋不一样,前隋在文皇帝杨坚登位的时候,是以关西为基,建了大利城,也就是现在的长安。
后来统一了天下,在东都洛阳设洛阳行台,由此也就形成了西京和东都相对的局面。
杨广登位之后,有意和关西政治军事集团拉开距离,急不可耐的兴建新的洛阳城,并不管臣下反对,迁都洛阳。
迁都啊,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事情,此举对前隋统治基础的伤害其实不亚于北征之举。
关西门阀对此极为不满,大多没有跟随杨广西迁,于是又形成了东西两京对峙之局,当时很多百姓都分不清哪个才是大隋的都城。
后来李破从塞外南来马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为长安才是大隋的都城,就是这个缘故。
等到李破平定天下建立大唐,他就驻足于长安,只去过洛阳一次,没有给官民产生任何歧义的机会。
所以建的更好,能够容纳更多居民的洛阳城的发展,远远不如现在的长安。
每每李破也是感慨,他原以为能见到两座雄伟恢弘,沉淀着历史岁月的古城,可实际上则是,见到的是两座新城。
一座是杨坚建的,一座是杨广建的,这父子两个还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不论长安,还是洛阳,挤挤的话都是当世能够容纳百万居民的大城,只是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建造理念不一样。
洛阳有主城和附城之分,更建立了几座大仓以供城中官民所用,而且水陆四通八达,便利之上确实非是长安可比。
但从战略上来讲,洛阳处于中原腹心,是标准的四战之地,远不如长安待着安心。
反正两京各有优劣,李破没有迁都的打算,那就专心经营长安,把洛阳冷落在一旁,也未设什么洛阳行台。
长安南城扩建完成之后,李破不打算再大动干戈了。
工部尚书云定兴之前提议,在扩建完南城之后,把皇城向北扩一下,他觉得现在的皇宫太小了些,委屈了皇帝和后宫的贵人们。
最好是再仿照洛阳建几座大仓,也能让长安城中的官民们安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