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庆心头滴血,晋阳那边的商队规模可不小,加上近些年和突厥开通互市,从晋阳到大利城来往越加便利。
商队每来往一趟,赚的都是几倍十几倍的货利,就这么没了不说,晋阳那边的产业还都成了祖业,这都是什么事啊?
转念又一想,二郎在里面拿了多少?过后得好好问问,若不老实,日后分家产的时候,可别怪他武大不讲兄弟之情。
武元庆拿酒壶给父亲斟酒,勉强笑道:“那不能,阿爷是知道我的,儿子从来不会乱说话。”
武士彟顺手拿起酒杯饮了一杯,终于觉着身上舒坦了些,这些天忙的他脚不沾地,能这么好好的吃上一顿饭,让他倍感满足。
于是一边吃喝,一边开始问起武元庆在洛阳都做了些什么,书信往来上到底只是个大概,他想听儿子自己说说。
武元庆一下来了精神,把自己在洛阳的得意事都逐一道来,着重说的还是他怎么左右腾挪,占下诸多府宅田园的功劳。
武氏在洛阳的产业其实不小,不然也不会是派了武元庆这个长子去清算。
当年武士彟兄弟几个是做木材生意起的家,主要是借大业年间杨广大兴土木的东风,这才赚取了万贯家资。
尤其是杨广造了很多龙舟,载着他和臣下们三下江都。
造船所需的木料即便是在后来也算是个天文数字,武氏从中获利尤巨。
后来天下大乱,洛阳那边生意肯定是做不下去了,武士彟又投靠了李渊,为李渊出力不小。
李渊进了长安之后,给武氏兄弟加官进爵之外,还把蜀中的一些生意交给了武氏经营,茶叶,蜀锦等等,都是暴利行业,于是武氏愈富。
那会天下兵戈四起,乱成了一锅粥,对行商来说是灾难性的世道,武氏紧跟在李渊身后,一边投资李渊,另外一边则是涉及各行各业来回血。
到了最后关头,武氏其实已经能自己制造兵甲,供应军需了。
只可惜李渊父子到底没顶住,让李破占了天下,武士彟兄弟只能迅速转换门庭,许多产业当时就做不下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说大唐立国的时候,武氏的产业分作了两大块,一个在晋阳那边,一个则在蜀中,乱糟糟的世道,玩了个心跳。
至于洛阳这边,是大唐平定天下之后的事情了。
武氏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去洛阳收回了一些以前的产业之外,还组建了商队,来往于晋阳,江陵,江都等地,往百废待兴的洛阳输运各种物资。
这种行为,赚钱都在其次,给的就是一个态度,武士彟兄弟几个也不出预料的,官职开始节节高升。
这就是武氏看对了风向所得的回报。
…………
武士彟听着儿子兴致勃勃的说着他在洛阳的经历,脸色不知不觉的阴沉了下来。
一直到武元庆说的差不多了,武士彟才道:“买了那么多的产业,你是不是觉着占了老大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