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他只要一开口,皇帝准保有不好听的话在等着他,若是他坚持己见,那之后十天半个月的,他手边的公务就会骤增,还都是些类似比较难办的事情,让他纠结的彻夜难眠。
如此这般几次下来,孙伏伽也疲了,不再那么循规蹈矩,连皇帝的私生活都时常想关心一下。
作为谏议大夫,有规谏之责,不过孙伏伽现在琢磨出了另外一番味道,皇帝不愿说出口的,他就要提一提。
有些事上群臣可能产生的争议,他就会把争议先在皇帝耳边说一遍。
至于皇帝怎么决断,合不合乎他孙伏伽所思所想,那都不重要,反正皇帝总有自己的道理……
就像现在,李破轻轻摇了摇头,“南海都护府远在偏僻之地,哪能事事奏闻?朕之前也许其专断之权,若有责备,岂非出尔反尔?孙卿这是要陷朕于不义啊。”
孙伏伽……
就知道会是这样,可他还是满头黑线。
李破拍了拍奏折又道:“李道宗颇有远见,卿也看了他的奏报,就没看出些什么来?”
这才是考验近臣的地方,孙伏伽并无迟疑,微微躬身道:“李都护多次在奏报中提及海事。
今年山东市舶司开埠之日,臣听闻来往于朝鲜,扶桑的海船遍布海上,数以千计,至市舶司记录入档,时人皆称之为盛事。
陛下说李道宗深有远见,莫非说的便是此事?”
李破欣然点头,他从不怀疑臣下们的聪明才智,如今聚集在朝堂上的,都是大唐之精华无疑。
孙伏伽是前朝的进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李道宗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意思瞒不过孙伏伽的眼睛。
“说的就是嘛,从海上到林邑,乃至于南海郡,就算有些风浪,行程却能缩短一多半,去往南边的话,广州,林邑以后都将是必经之处。
李大亮初到任上,许还在梳理地方政务,李道宗却已想着在林邑开埠了,先了广州一步。
那么之前征伐真腊之举,便可以视作为准备,不成的话,也能有回朝述职的借口,盘算的很精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此孙伏伽不再妄加评说。
李道宗出身陇西李氏,就算已经另立门户,陇西李氏的印记却还鲜明,当初派他率军平定交州,之后顺势建立南海都护府。
有赏功之意,却也在林邑那种蛮荒之地蹉跎了不少年,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李渊在位,李道宗定然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如今皇帝评论几番,话里的意思模棱两可,好的赖的都让皇帝说了,孙伏伽便不会接皇帝的话茬,议论这样的外臣了。
…………
“召吏部尚书王泽入见……”李破随口吩咐,看了看天色,又道:“引他到两仪殿来见朕吧。”
李破起身,稍稍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肢体,到了饭点了,这一天天的过的可真快。
皇帝要下班去用晚饭了,意味着殿内的近臣们也能回去了,大家立即开心的纷纷起身恭送皇帝离开。
来到殿门处,宫人聚了过来,李破却突然站定,回身问道:“褚遂良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