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很正规,声光影电俱全,颇有新媒体的科技感,台上有漂亮的女主持人,台下还有来点评的捧场嘉宾。
投影仪的光柱切割开薄薄的烟雾与浮尘,正打在幕布“新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汉昌大学卢建华教授”那几行字上。
上面还有这位卢教授堪比龙妈卡丽熙头衔的简介,哲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丑国普渡大学、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广播电视学、舆论学等领域教学和研究。
在《InformationFusion》、《IEEETransactionsonComputationalSocialSystems》、《新闻传播与研究》等诸多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28篇。
JCR一区期刊论文5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SSCISCI收录论文21篇、CSSCI收录论文13篇。
中文论文在CNKI被引900余次,篇均被引超过30次,英文论文在Science核心库被引接近400次,篇均被引50余次。
最后面还有一大串各种省部委社科、国社科课题项目负责人的头衔,瞅着就让人眼晕。
而上述这么多头衔、简介的拥有者,穿着一身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西装,头发梳的如同拿卡尺标记过一样的一丝不句,带着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的笑容坐在背景前,远远看着,就让人觉得这位,学富五车。
来的人不少,能容纳三百多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还有在过道、前排蹲着的,充分反映了厦大优良的学习风气。
几个人仗着李乐的身板儿,和许言的学生会领导气质,挤到了边上的一溜位置。
刚坐下,姬小雅就指着背景上的简介,问蔡东照,“这卢教授,挺厉害啊,你听说过么?”
“没,咱们又不是一个学科的,不过,来了这么多人听讲座,应该很有号召力吧?”
说完,左右瞅瞅,低声冲身边一满嘴小胡子的小伙儿问道,“诶,兄弟,这人挺出名?”
小伙瞧瞧蔡东照,“你不是我们专业的?”
“不是,我们社会学系的。”
“怪不得,”小伙举起手里的一本《大众传播理论》晃了晃,“我们现在用的这本教材,就是卢教授编写的,好几个学校都在用的。”
“哦哦,那是挺牛逼的。”
蔡东照还想再问,就听到台上哪位长发飘飘,白色连衣裙的漂亮女主持开了口,“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来参加汉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建华教授,关于新媒体。。。。。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
随着一阵掌声,报告厅里开始响起卢教授标准的,带着盆腔共鸣,如播音主持一般,最起码一乙水平的声音。
“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来宾,新朋友、老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有关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发展趋势。。。。。。”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让我们来聊聊新媒体的定义。。。。。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和互动的一种媒体形态。。。。。内容广泛、互动性强、实时性高等特点。。。。”
随着开场白之后的深入,报告厅里逐渐安静了下来,李乐几个人也都收了心神,希望从这位的讲座中汲取点新的东西。
前半段,卢建华的讲述尚算严谨,清晰梳理了传统媒体业态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互联网技术对传播形式的革命性重塑,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浪潮下的困境,也点出了互联网传播的迅疾特质。
许言正襟危坐,手边的还拿了张纸,时不时推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认真记下一笔,这人对秩序和正统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
坐他旁边的李乐,看似有些漫不经心,不过眼角紧皱的频率,倒显示出他正在分析着台上的讲话。
蔡东照和姬小雅也单手托腮,认真的听着。
然而,如同报告厅里,温度的渐渐攀升,卢教授的观点也开始偏离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