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书

天天看书>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583章 乐的喷(第2页)

第1583章 乐的喷(第2页)

然而,如同报告厅里,温度的渐渐攀升,卢教授的观点也开始偏离了轨道。

当他开始旁征博引地谈论“普世价值”这个在座某些人极其敏感的词汇,将近代历史的宏大叙事轻轻巧巧地用“传播学角度”进行解构,话锋所及,似有似无地透着一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子。

言辞间隐约指涉本土文化的某些“固有缺陷”需靠外来理念“救赎”。许言的眉头渐渐紧锁了起来。

接下来,卢教授话语陡然一转,

“某些根深蒂固的历史解读框架,束缚了我们在传播层面与国际价值体系的有效接轨,”卢建华微微扬着下巴,,“新媒体时代更要求我们敞开胸襟,拥抱人类共同认同的法则。”

声音落下,余韵中仿佛带着冰冷的嘲弄。

而当话题深入至“媒体转型的思想根基”时,卢建华的语调陡然激昂起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的媒体要真正融入国际传播秩序,承担起世界公民的责任,拥抱基于个体自由的精神、市场理性的价值,是唯一且必然的出路!那些沉重的历史叙事、对所谓特殊国情的过度强调,不过是抱残守缺的遮羞布,终将成为阻碍我们拥抱现代文明、阻碍思想自由流通的绊脚石!”

终于,“历史虚无主义”几个字,像无形的冰针,瞬间刺入许言的神经。他紧抿着嘴唇,身体前倾,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

坐在他旁边的蔡东照敏锐地察觉到这位的紧绷,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袖,低声提醒,“诶,诶,老许,这不是在咱们学校。”

姬小雅看了许言一眼,又飞快地瞥向讲台,嘴角也开始变的僵硬。

只有李乐,灌了口手里的蜂蜜抽子,慢慢的拧上盖儿,整个人看着,四个字,你忙你的。

一个小时后,问答环节的灯光亮起。

几个带着恭维马屁意味的问题,让卢建华回答的既展现了学者的风趣幽默,又表现了平易近人的亲切感,一时间,报告厅里,和风煦暖。

“下面一个问题,请。。。。。这位同学。”

许言终于还是举起了手,手臂绷得笔直。

接过话筒,许言起身,清了清嗓子,“卢教授您好,”

“您刚才提到普世价值和历史包袱,并认为后者阻碍了发展。我想请教,您如何看待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其价值取向与社会文化传统、历史集体记忆之间的深刻联系?脱离具体土壤的普世,是否本身就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霸权话语?”

“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深厚、独特历史脉络的国家,媒体是否应当肩负起连接历史与当下、构建本土认同的使命,而非简单地削足适履?”

许言的问题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瞬间在会场激起涟漪。

卢建华显然有些意外,他扶了扶眼镜,嘴角牵起一个混合着惊讶与审视的弧度。

“这位同学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当下一种典型的认知误区。”语气沉稳,带着老江湖的从容,“首先,我们必须区分历史本身和对历史的利用。”

“我所指的包袱,是指那种被意识形态刻意塑造、服务于特定权力叙事、拒绝接受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检验的历史。其次,关于霸权。。。。。”

“真正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法治、人权,它们是人类社会经过漫长实践、付出巨大代价才凝结成的共识,代表了最广泛意义上对人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是霸权,这是文明的灯塔,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其核心专业主义精神,客观、公正、监督权力、服务公众知情权。”

“正是这种普世价值在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超越国界,放之四海而皆准。至于你提到的本土认同。。。。。”卢建华略微停顿,目光扫过全场。

“健康的认同应建立在对普世价值的接纳和对未来的开放上,而非沉溺于对所谓独特过往的孤芳自赏。脱离普世价值的所谓本土,只会走向封闭和落后。这是被无数国家现代化进程所证明的铁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