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朱元璋如实地点点头。
将实物折算为银两,送入京城户部的法子,还是乖孙提的。
这个做法确实能够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光是这一项,往后每年就能为国库,增加一两成的赋税。
可身为土里刨食,靠佃种地主土地为生的朱元璋知道,这一两成损耗,虽然无法让官员层层扒皮,他还增加了各级官吏的俸银,但是,再英明的皇帝,也无法保证手底下的官员,个个都是清天大老爷。
所以。
一直吃着这口损耗银的各级官吏,少不了会把它层层加码,最终,把它施加到最底层的老百姓的身上。
“爷爷,我不想看。”
朱雄英把账目往旁边一推。
【现在收税还靠着户帖制度,连黄册都还没建档,收的税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就算我看明白了,地方上也不一定按照这个收,糊弄朝廷的东西,看它没有意义。】
“爷爷,我困了。”
朱雄英说完,闭目养神,开始思考着,如何解决好这一弊病。
办法倒是有现成的,但这是明初洪武年间,不是大明中后期的时候,土地兼并的现象虽然严重,但商业发展还没达到顶峰,直接抄作业来个一条鞭法,不知道又要多少颗人头落地,对于目前打开各路战线,需要大量人口的大明来讲,不太适用。
文武百官对于皇太孙这样的反应,倒也并不意外。
只是整颗心忍不住随之高悬,担心皇太孙此举,会引来陛下的震怒。
不少人朝着朱标看去,心里想着:这个节骨眼上,太子殿下你得说几句话,给皇太孙打打圆场,不能让陛下下不来台阶啊!
“哈哈哈,乖孙看这账册都头疼,那只能咱自己看了。”
朱元璋自说自话,顺手拿过账册看了起来。
就在文武百官,见陛下根本没有动怒,反倒自己搭了台阶走下来,而松一口气时。
不料。
本该刚才站出来打圆场的太子殿下,此时突然挺身而出,一脸严肃的附和。
“父皇,儿臣每每查阅户部的赋税账册,也和英儿一样看得直犯困。”
啊?!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懵了。